水稻苗下雨天通风吗?

97 2024-07-05 08:42

水稻育秧期间的通风,是东北粳稻育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管理措施。其目的就在于通过通风来降低育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,从而控制水稻秧苗的徒长、增加根系的生长量、降低苗床土壤的湿度以及减少青枯病和立枯病的发病几率。所以,秧苗想长得好,通风是个关键的管理措施。

1、齐苗即可通风。正常情况下,很多的稻农都不舍得给秧苗通风,生怕秧苗长得慢,不能正常的移栽。特别是在水稻秧苗刚刚出奇的时候,很多的稻农都是采取浇透水、闷棚的方式来管理。其实我们可以计算一下,以黑龙江地区为例,移栽3.5叶期的机插中苗,只要秧龄在移栽时能够达到3.5叶左右、株高能达到10厘米左右就能满足移栽的需求。所以,没有必要在刚出齐苗的时候担心秧苗不长。只需要将两侧的通风口打开大概10厘米左右能够正常通风、棚内温度能够达到22度以上就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求。

2、早开棚、早关棚。“早开棚”,说的是通风要早,趁着外界温度还没完全升上来的时候就通风,这样即便是外界温度升上来了,也会因为提早打开的通风口而形成棚内温度缓慢升高的情况,这种现象是比较有利的;而“早关棚”呢?则是在秧苗未达到“大炼苗”的叶龄时,可以在下午早点关棚,保证棚内的温度不会因为太阳的落山而快速的下降,保证秧苗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。

3、阴天下雨、低温寡照也要开条缝。阴天下雨、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下,棚内温度还是比外界的温度高很多。特别是水稻秧苗有叶尖吐水的习性,即便是外界没有太阳、低温,棚内也是雾气缭绕、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状态。这种情况下,是很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的。而且,一旦突然出现超过1-2个小时的晴天,就会因为关棚而出现棚内的温度急剧升高、土温却缓慢的升高,造成根系在低温条件下的吸水能力满足不了因为温度骤然上升、叶片的呼吸能力急剧加强对水分的散失,造成秧苗的细胞脱水而出现青枯病。所以,为了保证秧苗的安全以及棚内温度的变化不是过于剧烈,建议在阴天下雨、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下也要把育秧大棚开个缝,以便散失棚内的湿气以及稳定棚内的温度不会快速上升。

4、将温度控制在25度以内。最适合秧苗生长的温度其实是在22-25度之间,不会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,在这个温度区间内秧苗还不会徒长,秧苗茎秆粗壮、叶片披散、颜色深绿、白根蓬发,这才是壮苗的标准。特别是现今的稻农为了保证机械移栽的取苗量,都会采取密播方式来增加播种量,甚至有的稻农会在360平方的育秧大棚里播700斤以上的干种,这样的秧苗在22-25度的环境下都容易徒长,更何况通风不到位的育秧大棚呢?徒长是必然的情况。所以,想让秧苗不徒长、壮苗,就一定要坚持通风、合理通风,将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的标准。

5、使用燕尾槽和卷帘通风器。很多的稻农为了节省成本,不舍得使用燕尾槽和卷帘通风器。通风的时候把大棚底部的塑料膜揭开,形成一个个的通风口。但是这样的通风口太低了,通风效果不好。而采取燕尾槽呢?可以在秧苗上部1米左右的位置做通风口,上下部的温度差异小,也有利于保持苗床的水分;如果使用燕尾槽和卷帘通风器的话,通风更简单,两根铁管只需要1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大棚的通风作业。虽然说增加了一些成本,但是通风的效果和效率是不可比拟的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