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蛙的生活习性,及如何养殖?

241 2024-01-23 14:30

林蛙与青蛙等其它蛙类不同,夏季必须栖息在森林中,营完全的陆栖生活/在陆栖生活间,从不进入河流或水池。

林蛙栖息的森林类型,主要为阔叶林。在东北主要栖息在以桦、柞、杨、榆、椴、槭等树木为主的杂木林中;在长白山一带,针阔混交林也是中国林蛙铣栖息的主要林型.中国林蛙不喜欢栖息在针叶林中,尤其是落叶松树.这种林下缺少灌木及草本植物层,地面比较干燥,加上松林特殊分泌物,林蛙很难在其中生活.

林蛙不仅对森林的类型有选择性,对森林的坡向也有一定的选择性.春季刚进入森林时,林蛙多喜欢栖息在阳坡,而且经常在林缘,荒地里活动;到了盛夏季节,林蛙多转移到阴坡,生活在阴坡的森林中,这种生活场所的变更,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变化,在盛夏,气候有是高达30℃,在这种情况下,转移至阳坡林下,温度较低,比较凉爽,适宜林蛙的生活.因此,在盛夏季节,阳坡林蛙数量明显减少.林蛙只要喜欢栖息在山坡上,不喜欢在沟谷水边或较高的山顶生活.但在坡度较大的地方,或平坦之处,山顶或沟谷都有分布.

林蛙在森林中的活动,是有一定的范围和规律的.它的活动范围是以其冬眠和繁殖的水域为中心,在其四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活动,即林蛙夏季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其冬眠和产卵场四周附近的森林.活动范围的大小因条件而异,有的可离开冬眠场1000米,有的可远离冬眠场2000米,但一般不超过3000米.这主要是由于动物体能地保持其对生存条件的依赖关系,保持与冬眠场之间的适当距离,当秋季气温下降时,便可以准时回到冬眠场所越冬.这也是动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.如果远离冬眠场所,冬季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,将回导致死亡.因此,在自然条件下,林蛙夏季基本上生活在它所冬眠场附近的山林里.

当然,也有例外情况,如果在林蛙越冬场附近的山林周围还有另外的河流,两条河流相距较近,而且两河之间的林带较窄,在这种情况下,林蛙就有可能在秋季下山越冬时进入另外的河流,而不回到其原来的越冬场.林蛙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3000米,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有高山,就会成林蛙的天然屏障,绝大多数林蛙不会越过山岭,少数可能越过.如果山岭距冬眠场很近,而且山岭不太高,如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,在上另的另一坡还有河流,在这种情况下,就会有相当数量的林蛙越过山岭,进入另一条河流.但是,即使在

这种情况下,大多

数林蛙还是回到原来的越冬场或产卵场附近的水域越冬,尤其是一年生的幼蛙.

林蛙在森林生活期间,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.第一阶段为“上山期”,第二阶段为“森林生活期”,第三阶段为“下山期”.

1 上山期:成蛙从生殖休眠之后,即5月初开始,大约到5月中下旬结束,历时20-30天,这一时间为上山期.二年生幼蛙4月末从冬眠河流出来后,在陆地土壤中经过短暂休眠,与成蛙同时进入森林.一年生幼蛙从6月中旬变态之后,15天左右,即广泛分布于山林之中.

林蛙上山的路线,主要沿植物带山上,有时也通过农田上山.按林蛙的天然本性,喜欢沿潮温的植物带上山,如果缺乏植物带,林蛙只能通过农田进入山林.农田对林蛙通过十分不利,尤其大片农田,对幼蛙更是天然障碍,对遇到干早缺雨天气,幼蛙很难通过大面积农田,而因于早而死亡.林蛙进入森林即从山脚下向山上移动.

2 森林生活期:以5月中下旬,到8月末为林蛙的森林生活期.在这一时期,林蛙分散栖息在森林各处,主要生活在阴坡的林下.这一时期,即6`7`8三个月,是林蛙摄食最旺盛的时期,也是林挖一年中主要生长发育时期。其摄食对象主要是昆虫及幼虫,尤以鞘翅目昆虫居多。

林蛙在森林生活期的活动,与青蛙有所不同。它的摄食时间是在上午10点之前,下午3点之后,夜间不捕食,而是休息。在上午10点与下午3点之间,由于气温较高,林蛙基本不活动,而是潜伏在草丛或落叶层下面休息。

3、下山期:从9月份开始,气温开始逐渐变冷,当气温下降到15℃以下,林蛙就开始从山上向山下移动。首先是从较高的山顶向下移动,逐渐山坡上的林蛙也开始向山脚下移动,大约在9月15日左右,大多数林蛙已经移动到山下沟谷,沿河流两岸的森林草丛,甚至附近的农田。当气温下降到10℃左右,林蛙即陆续入水冬眠。

(二)冬眠期

林蛙的冬眠期,从9月中下旬,到第二年4月初或4月中旬结束,共约6个月左右.

林蛙的冬眠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.开始冬眠时,气温需在10℃以下,水温平在10℃左右,高于这个温度,则林蛙不入河冬眠。

林蛙的冬眠可相对地划分为四个时期,即入河期、散居冬眠期、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。

1.入河期:从9月下旬开始,到10月初结束,为期半个月。林蛙在这个时期从陆上进入水里过冬。这时的气温和水温均需在10℃以下,否则林蛙不入水冬眠。虽然林蛙的入河期可持续半个月,但正常情况下,大批入河时间主要集中在一、二天晚上完成约占林蛙总数的50%以上。但并非所有的年份林蛙都集中入河冬眠,有的年份,不出现适宜的气象条件,如不降雨、降雨过

早或过晚等,则林蛙集中入

河的现象不明显或不出现,而是分散地陆续入河。

在整个入河期,林蛙在水中的生活是不稳定的。水温高出10℃,林蛙则重新登陆上岸,在岸上活动,甚至于重新开始吃食,或者潜伏在水边的石块下面。待温度下降,林蛙再进入水中生活.实际上,林蛙在这一时期是营水陆凉席两栖的生活方式.

2、散居冬眠期: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,约一个月时间。这一时期的特点是:林蛙分散冬眠广泛分布于水体各处,无论急流或缓流,深水或浅水,水边或河心,都有林蛙栖息。但主要还是分散在小河或溪流的较浅水域,大河或深水湾里林蛙数量较少。

冬眠的林蛙潜伏在各种隐蔽物里,如石块下、粒间、树根里或水草间等。林蛙在散居冬眠期是不稳定的,经常从隐蔽物中出来,变更栖息场所。

3、群居冬眠期:从11月之后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,工约5个月左右的时间。这一时期,林蛙有明显的集群现象。集群是林蛙冬眠的特点,是一种特殊的冬眠现象,即集体冬眠。几十只甚至成百上千只林蛙集中到一个冬眠厂所(如树洞里、大石块下面的空隙等),相互拥挤,堆积在一块儿,形成一个林蛙堆或林蛙团。群居冬眠可以看作是动作一种适应现象,许多林蛙集中在一起,有利于降低新陈代谢,减少体内物质和能量消耗,这对保证林蛙安全越冬,保证生殖细胞发育成熟,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.

群居冬眠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林蛙全部集群.实际上集群林蛙 是冬眠林蛙中的一部分,其有其余大部分林蛙仍处与分散冬眠状态.

群居冬眠期,林蛙的栖息环境与散居冬眠似不同.这时的林蛙主要集中在深水区域或不结冰的缓水区域越冬.在通常情况下,林蛙对冬眠的栖息场所有选择性,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安全的越冬地点弥补至于因河水赶 而死亡.但在异常的情况下,如特殊干早缺水的年份,也可能出现因河水冻干,造成林蛙大量被冻死的现象.

林蛙在群居冬眠期与冬眠其它时期不同,这时的林蛙处于深沉的冬眠阶段,不经人为触动,不出来游动.担当人们翻开石块或触动蛙体时,林蛙仍能较快地苏醒过来,并作缓慢游动.

群居冬眠的林蛙群体中,个体位置经常变动,常常是外面的蛙 到里面,里面的蛙钻到外面,整个群体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.

4、冬眠活动期:从3月末到4月上旬,约10天左右时间。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从生态方面看,林蛙处于活动期。冬眠群体分散,分散冬眠的林蛙也从冬眠场所出来,在河里短距离游动。虽然活动,但不上岸,仍然在水中生活。从生理活动方面看,此时雌蛙处于 卵期,卵细胞从卵巢跌落体腔

,经输卵管进入子宫:雄性精巢发育,大

量精子发育成熟,为繁殖期做好生理准备。林蛙生殖腺的变化,可能是促使其在水里活动的主要因素。

除了水下冬眠,林蛙还可能有地下冬眠的现象,但到现在为止,人们还没有直接观察到地下冬眠的林蛙,但是根据春季产卵的现象,可以判断林蛙地下冬眠现象的存在。例如,有的地方,发现林蛙产卵在距离河流很远的高山坡上的融雪水洼中。本来河流附近有很多产卵场,林蛙为什么要跑到高山坡上的水洼里产卵?似乎唯一可能的解释是,这些产卵的林蛙是在附近的地下越冬的,出来之后就近到水洼里产卵。有些年份,秋季河流里林蛙数量很少,而到春季产卵期,产卵场林蛙的数量仍然很多,这种现象证明林蛙可能存在地下冬眠方式。

地下冬眠方式,可以认为是林蛙的一种特殊的异常的冬眠方式。其原因可能是有于气候因素的变化引起的。例如,秋季干早少雨,林蛙难以集中下山入河,或者秋季气温突然下降,降大雪冰冷提前出现,林蛙来不及下山,被 转入地下冬眠。如果寒潮退去之后,气温回升,可能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或全部林蛙从地下出来,下山入河越冬。如果寒流持续时间较长,林蛙就可能继续深入土层并在其中冬眠,但是究竟林蛙如何上土下越冬,现仍然还不清楚。

(三)繁殖期

每年的4月初到5月初,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是林蛙出河、配对和产卵的时期,即繁殖期。

春季、随着温度的升高,林蛙逐渐解除冬眠而苏醒过来,从石块、树根等隐蔽物下面出来,陆续登陆进入产卵场。

一般雌蛙多数顺水一段距离,然后上岸奔向产卵场。在水流较急的情况下,漂流的距离也要远些。雄蛙多数在水中漂流很短距离就上岸进入产卵场。

1、出河:林蛙不能在其越冬的河流产卵。在生殖期必须从其越冬的河流里出来,转入静水水疱产卵,这个过程称为出河阶段。

林蛙出河产卵的时间,一般在4月上旬到4月中旬。在辽宁省,林蛙开始出河的时间是4月上旬,即清明节前后 :在吉林省。林蛙开始出河的时间是4月中旬:在黑龙江省还要推迟几天,到4月中下旬开始出河出河的结束时间一般在4月末或5月初,林蛙解除冬眠出河,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变化制约。出河的适宜温度是:气候5℃以上,水温3℃以上。

林蛙的出河高峰,一定出现在气温较高,气压甲低,湿度大,无风或微风的降雨天气。一般从16点开始,到2点左右结束。出河高峰是在20-22点之间,24点之后出河数量寄居减少,2点左右基本结束。

林蛙的出河方式是,雄性先出河,雌性后出河,雄性直接从

河流出来上岸,经陆地转入产卵场;雄蛙多数顺水漂

流一段距离之后上岸,再转入产卵场,也有不经水中漂流直接登陆的。

2、配对

蛙类没有外生殖器,没有性器官的交接作用,属体外受精,其产卵前配对行为,只是起着异性的刺激作用,引起雌性排卵,雄性排精,从而完成生殖作用。配对是产卵前的准备活动。

林蛙出河之后,雄性首先进入产卵场,开始鸣叫,以吸引雌性前去配对。起鸣声似婴儿啼哭,鸣叫的高峰时间是在20-24点。但在产卵场内雄性追逐雌性时则发出另一种鸣声,声音短促而宏亮,一边追逐一边鸣叫,雄与雌配对之后大多停止鸣叫。

林蛙的配对方式是腋抱型配对法,雄性的两前肢紧紧抱住雌性的前肢腋部,手指在雌性胸部腹面相搭接;头部向下紧贴于雌体头后背面。拥抱腋部是林蛙固定的拥抱方式。

林蛙配对时,正常状态下是一雄一雌,但有时也出现一雌多雄的现象,即二个或三个雄蛙同时拥抱一个雌蛙。个别情况还出现两雄相拥的现象。

配对的时间长短不一,一般为5-8小时但,也有长达一天或几天的情况。配对时多在浅水出 ,伏在岸边,或伏在水中的草杆及树枝上面,头部露出水面。也有的进入深水区沉入水底,但经常浮上水面呼吸。

3.产卵

林蛙的天然产卵场大体可分为两类,即永久性泡沼和临时性水洼。所谓永久性泡沼,是指林区的河流、小溪两岸附近小型水泡子,或沼泽性水甸子。这类水域的水源充足,多数由地下水渗出,或有涌泉,能常年存水,尤其是春、夏两季水量充足。临时性水洼是指春季融雪积水或降雨积水的水洼,如稻田积水、田边水坑、路边水沟、车辙积水等。这些地方的水都是临时积水,除降雨外没有补充水源,大部分水洼会在短时间内断水干涸。

林蛙对产卵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,主要选择水层浅、水面小的静水区产卵。林蛙产卵场的水深一般都在一米以下,通常在20-30厘米。水面一般为几十平方米,小者不足1平方米。产卵场的水面必须是平静的,即使轻微流动,林蛙也很少在其中产卵。林蛙也极少到大水面或水库或水深超过一米的水域中产卵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相关评论
我要评论
点击我更换图片